先科廠帶你到自來水廠解說自來水凈化全過程
引黃入呼工程中的黃河水是如何變成自來水進入首府千家萬戶的?
引黃入呼供水工程是由取水、預沉、加壓、調蓄、輸水、凈水等程序組成。在取水泵站內我們看到,4臺高壓泵矗立在泵站內。目前取水泵站最大抽水量每秒可達到3.35立方米,而取水量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在取水泵站內,黃河水中的樹枝和泥塊會被過濾掉,然后通過2.7公里長的管線進入預沉廠。
預沉廠是對黃河水進行沉沙的一道重要工序,水進入預沉廠后會進行自然沉淀,由于流速很慢,所以大量泥沙在這里被沉淀后排出。經(jīng)過預沉廠沉淀的黃河水變得清澈了許多。沉淀后,水流會經(jīng)過63公里的管線進入位于和林縣境內的金海調蓄水庫。
金海調蓄水庫的主要作用在于調蓄水量,在這里,要對流入蓄水池的源水加入高錳酸鉀。站在金海調蓄水庫的岸邊:“通過設備的不斷運行,高錳酸鉀會不斷地加入水庫的水中,用以改善源水的水質。水庫的儲水量可以保證呼和浩特市40天的用水。而市民喝到的自來水還需要經(jīng)過下一道工序,即要對黃河水進行再一次的快速沉淀、過濾以及消毒。”
在李剛的帶領下,我們又來到金河水廠,自來水的最后一道處理工序便是在這里進行的。記者首先來到沉淀車間,一走進車間,便聞到了濃濃的氯味。一股黃色的藥水正通過管道緩緩注入到水池中,李剛說:“這是在往水中加入聚合氯化鋁,它主要用來吸附水中的顆粒雜質,加上攪拌機的不停旋轉,會將水中的雜質結成絮狀物,然后排出。”一直往前走,記者便看到,水面上漂浮著大大小小呈黃色的絮狀物。
經(jīng)過沉淀車間的處理,下一站就是濾站,這里的濾池底部鋪放著1.3米厚的石英砂,能夠對水進行過濾,更多的雜質便在這里被過濾掉了。“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往水中加氯,加氯后的水通過市內的二次加壓等工序,便可以進入到市民家中。”李剛介紹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