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法處理含砷廢水
更新時間:2011-12-24 15:49 來源:未知 點擊數(shù):
含砷廢水處理,目前國內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、絮凝沉淀法、鐵氧體法、硫化物沉淀法等,適用于高濃度含砷廢水,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。在化學法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,很多人曾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。
中和沉淀法作為工程上應用較廣的一種方法,很多人在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,機理主要是往廢水中添加堿(一般是氫氧化鈣)提高其pH,這時可生成亞砷酸鈣、砷酸鈣和氟化鈣沉淀。這種方法能除去大部分砷和氟,且方法簡單,但泥渣沉淀緩慢,難以將廢水凈化到符合排放標準。
絮凝共沉淀法,這是目前處理含砷廢水用得最多的方法。它是借助加入(或廢水中原有)Fe3+、Fe2+、Al3+和Mg2+等離子,并用堿(一般是氫氧化鈣)調到適當pH,使其形成氫氧化物膠體吸附并與廢水中的砷反應,生成難溶鹽沉淀而將其除去。其具體方法有,石灰-鋁鹽法、石灰-高鐵法、石灰-亞鐵法等。
鐵氧體法,在國外,自70年代起已有較多報道,工藝過程是在含砷廢水中加入一定數(shù)量的硫酸亞鐵,然后加堿調pH至8.5-9.0,反應溫度60-70℃,鼓風氧化20-30分鐘,可生成咖啡色的磁性鐵氧體渣[5]。Nakazawa Hiroshi 等研究指出[6],在熱的含砷廢水中加鐵鹽(FeSO4或Fe2(SO4)3),在一定pH下,恒溫加熱1 h。用這種沉淀法比普通沉淀法效果更好。特別是利用磁鐵礦中Fe3+鹽處理廢水中As(III)、As(V),在溫度90℃,不僅效果很好,而且所需要的Fe3+濃度也降到小于0.05mg/L。